一、市场整体态势
4 月生猪市场整体呈现震荡调整格局,价格波动频繁,区域分化特征显著,市场在供需博弈、政策预期与成本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艰难寻求平衡。月初市场延续 “先稳后跌、区域分化” 态势,价格窄幅震荡,市场情绪谨慎乐观;月中随着二次育肥等因素影响,价格出现震荡起伏;月末南北分化加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市场悲观情绪蔓延。
二、价格走势分析
全月生猪价格走势复杂多变。外三元价格在震荡中略有上涨,月初均价为 14.59 元 / 公斤,月末涨至 15.10 元 / 公斤,期间经历多次涨跌波动。内三元和土杂猪价格表现相对较弱,内三元全月变化不大,略有下跌;土杂猪价格先涨后跌。标肥价差持续收窄甚至倒挂,养殖端压栏增重利润消失,促使肥猪加速出栏,这也成为影响生猪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
猪肉批发价受消费疲软拖累持续下行,仔猪价格因补栏成本高企需求受到抑制而下跌,二元母猪价格则因产能淘汰放缓、补栏情绪边际改善有所上涨。整体来看,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变动反映出市场供需的不均衡以及养殖端和消费端的复杂博弈。
三、区域市场分化
4 月生猪市场区域分化态势贯穿整月且不断加剧。北方市场,东北、华北地区受产能释放、集团场出栏量变化以及外调受阻等因素影响,价格持续承压。东北地区标猪供应和肥猪存栏情况变化导致价格波动,华北地区河南、河北等地受集团场增量出栏或二次育肥补栏等因素左右价格走势。
南方市场相对坚挺,华东地区价格在多空因素影响下窄幅震荡,华南地区如广东凭借本地消费支撑,价格始终维持全国高位,但也受到外省低价猪源冲击以及冻品库存压力影响 。南北价差不断拉大,反映出我国生猪市场在地理布局上的供需矛盾,北方产能集中但本地消费不足,南方作为主销区则依赖外调且面临季节性消费波动。
四、供需因素剖析
供应端,前期压栏及二次育肥的生猪集中释放,使得中大猪供应宽松,同时能繁母猪存栏量维持高位,仔猪供应增加,预示着中期产能释放势能充足。不过,养殖端出现分化,北方养殖户因饲料成本攀升、疫病风险加大等加速出栏,南方部分高价区存在惜售情绪但受资金链压力限制压栏空间 。二次育肥策略也有所调整,北方转向 “快进快出” 模式,对市场供应结构产生影响。
需求端,消费疲软态势贯穿全月。尽管临近五一假期,但终端备货未达预期,屠宰企业开工率维持低位,冻品库存不断攀升。消费疲软主要受替代品竞争、餐饮和家庭消费谨慎以及季节性因素等影响,导致猪肉需求难以提振,供需矛盾突出,养殖端陷入亏损区间。
五、市场情绪与后市展望
4 月市场情绪波动较大,从月初的谨慎乐观逐渐转向月末的悲观预期。北方散户恐慌性出栏情绪蔓延,南方二次育肥群体补栏积极性显著下降。屠宰企业凭借库存优势持续压价,养殖端在成本线边缘抵抗,市场陷入僵持状态。
展望后市,短期内生猪市场仍将维持弱平衡状态,五一假期前供需双弱格局或延续,价格难有大幅波动。但五一节后,消费季节性回落叠加产能集中释放,猪价面临新一轮下行压力。市场已进入深度调整阶段,行业需做好长期应对低猪价周期的准备,通过调整策略来适应市场变化。
1.凡是注明文章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文章中阐述的观点及立场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及立场。如涉版权,请联系0537-3163987删除。
2.本网价格、行情、数据等信息来源于网友自主报价或者网络,仅做交流参考,不可作为投资等依据。本网不对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