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整体表现
本周国内玉米市场延续窄幅震荡格局,价格波动幅度有限,但市场情绪逐渐分化。主产区余粮逐步见底,贸易商囤粮惜售心态增强,而下游饲料企业和深加工需求尚未明显回暖,供需博弈持续胶着。尽管国储拍卖对市场形成一定补充,但进口政策收紧及替代品规模的扩大,仍对玉米价格形成双向拉扯,整体呈现“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僵持状态。
二、价格动态与区域特征
周内玉米价格呈现“先抑后扬再回落”的波动趋势,主产区与销区表现分化。东北地区因基层粮源枯竭,贸易商挺价意愿强烈,但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价格在低位徘徊;华北黄淮地区受天气及物流影响,局部市场流通量下降,企业小幅提价吸引到货,但持续性有限。南方销区到货成本受产区支撑,但港口库存偏高抑制成交活跃度,贸易商出货心态松动,部分高价区域小幅回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粮源向贸易环节集中,市场话语权逐渐转移至大型贸易商。部分企业因库存消耗加快被迫提价,但多数仍维持压价策略,导致产区与销区价格传导不畅,区域价差持续收窄。
三、供需矛盾解析
1.供应端收紧,但压力尚未完全释放
基层余粮已不足一成,粮源多转入贸易库存。东北、华北贸易商因前期收购成本较高,普遍捂粮待涨,市场流通粮阶段性偏紧。然而,国储陈粮拍卖节奏平缓,加之部分企业转向采购进口高粱、大麦等替代品,实际供应缺口尚未完全显现。
2.需求端疲软制约价格上行
饲料企业采购维持“多批次、小批量”模式,小麦替代比例提升进一步挤压玉米需求;深加工企业受利润低迷影响,补库以刚性需求为主。尽管养殖业存栏量回升,但饲料配方调整及进口杂粮替代规模扩大,削弱了玉米消费增长的预期。
3.政策与外部环境扰动
中美关税争端持续,进口玉米到港成本攀升,但实际到港量仍处于低位,市场对远期进口缺口的担忧升温。同时,政策层面释放“稳粮价”信号,国储拍卖或根据市场波动灵活调整投放量,抑制了贸易商的炒作情绪。
四、后市展望与风险提示
短期内,玉米市场或延续“弱平衡”状态。贸易商惜售与企业压价之间的拉锯战难以打破,价格涨跌空间均受限。进入4月下旬,若国储拍卖规模缩减且进口成本进一步抬升,市场看涨情绪可能升温,但需警惕以下风险:
政策调控加码:若价格过快上涨,国储或加大陈粮投放力度平抑市场;
替代品冲击加剧:新季小麦上市临近,饲用替代规模扩大将直接冲击玉米需求;
贸易商出货节奏:部分贸易商资金压力增大,或选择逢高抛售兑现利润,引发价格阶段性回调。
中长期来看,随着库存持续去化及新季玉米生长期天气炒作升温,市场供需格局或逐步转向偏紧,价格有望进入震荡上行通道。
1.凡是注明文章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文章中阐述的观点及立场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及立场。如涉版权,请联系0537-3163987删除。
2.本网价格、行情、数据等信息来源于网友自主报价或者网络,仅做交流参考,不可作为投资等依据。本网不对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